在包头的城市记忆里
有一段与纺织机轰鸣声交织的岁月
1958年
包头棉纺织厂破土动工
从初步建成到成为亚洲最大棉纺织厂A股策略
从经历波折到迎来辉煌
它不仅是工业发展的见证者
更承载着几代包头人的奋斗与梦想
如今,在印染厂原址上诞生的“包棉1958”主题文化街区,宛如一扇时光之窗,透过一件件珍贵的老物件、一份份具有深刻纪念意义的老报纸,带我们回溯往昔的峥嵘岁月。
展开剩余63%6月19日,由青山区文体旅游广电局主办的青山区“包棉1958”老物件、老报纸展在“包棉1958”开展,展出老报纸50余份,老物件1000多件,由申雨林、魏连吉、马万喜三位收藏家友情提供。这里陈列的每一份《(包头)纺织报》《九九集团报》,都在诉说着那个火红年代的拼搏故事;一张张布票、线票、棉花票,是计划经济时期物资短缺却充满希望的特殊印记,它们曾作为“第二货币”,维系着百姓的生活,也见证着国家在艰难中探索前行的步伐。卷绕着棉絮的木纺轮,每一道磨损的纹路,都镌刻着纺织女工指尖的温度与匠心;奖状证书闪耀着集体与个人的荣耀;电报、明信片等通讯物件,承载着时代的温情与牵挂。
这些老物件、老报纸,是包棉发展历程的缩影,更是重工业包头的时代注脚。它们不仅记录了一个企业的兴衰变迁,更折射出中国经济体制的变革、社会生活的演进。站在新时代的门槛回望,我们既能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,也能以史为鉴,更好地走向未来。
欢迎走进这场时光之旅
触摸历史的温度
感受岁月的沉淀
发布于:北京市易倍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